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渔

梅曾亮 梅曾亮〔清代〕

  渔于池者,沉其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鱼池里捕鱼的人,先把渔网沉入水中,然后从左右两边收紧。当网的边露出水面一寸多时,网收缩得愈狭小,鱼蹦跳起来的就愈多。有跳入网中的,有跳出网外的,有多次跳跃而没有跳出网外的。它们都经过网的边缘而显露出来。怎么知道池鱼之中那些跳出网外的不自以为庆幸呢?又怎么知道那些没有跳出网外的和反而跳入网中的,不自己责怪自己跳跃得不好呢?然而,捕鱼的人看到这些情形,并不在心里为鱼生得失之情。

  可叹呀!只有人知道鱼没有可以逃出水池的啊,那些池鱼之中跳跃的,实在可悲啊!然而作为人,拼搏努力的又怎么样呢?

注释
渔:捕鱼。
渔于池:在鱼池里捕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清朝从康乾盛世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官场日渐腐败,阶级矛盾激化,陆续发生的民变如川楚教乱、林爽文事件都遭到严酷镇压。这篇散文写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当时嘉庆帝已亲政数年,然而并未能解决遗留弊端。作者某一日观渔人在鱼塘里网鱼,鱼儿跳跃挣扎,有所感而作下此文。

参考资料:完善

1、 (明)张岱等著.明清小品文选:三晋出版社,2008.08:236

赏析

  在鱼塘中撒网的渔夫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鱼塘内水花飞溅,水声嘈杂,鱼儿银光闪烁,起伏不定,这番景象令人赞叹不已。然而,作者并未满足于仅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他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引导出一番对人生的独特思考。首先,他从鱼的角度去观察。对于那些陷入网中的鱼来说,能否跃出网是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些成功跃出的鱼会暗自庆幸,而那些无法跳出或跳进网中的鱼则会感到深深的悔恨。然而,这只是从鱼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微观的视角。从渔人的角度看,鱼儿们的所有挣扎都是无济于事的,无关紧要。即使有鱼儿漏网,他总能捕获到大量的鱼。而那些漏网的鱼儿也跑不掉,它们仍在鱼塘中,至多再活几天。渔夫并不关心每条鱼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文章以池鱼逃捕为喻,感慨法网森严,人民罹触无逃。开头数句描绘池鱼逃捕之种种情状,情景活现;接着以二反问句扣住池鱼逃捕之情状进行揣摩,以人之心态加于池鱼;然后转入“渔者”熟视无睹的冷漠态度,从而引出池鱼无逃而枉自跳跃拼搏的慨叹。全文多奇趣、寄慨遥深,对于今人仍有启迪的意义。

梅曾亮

梅曾亮

(1786—1856)江苏上元人,字伯言。道光三年进士,官户部郎中。师事桐城派姚鼐,专力古文,居京师二十余年,有盛名。诗亦清秀。晚年主讲扬州书院。有《柏枧山房文集》。 24篇诗文  4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旅店

王九龄 王九龄〔清代〕

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