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杜甫〔唐代〕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更天深山吐出了一弯明月,天亮前洒满清辉的水面映照着楼阁。
尘封已久的匣子中,镜子仿佛自动打开,风轻轻吹过,帘子自己挂上了钩子。
月光下的白兔可能疑惑为何有人头发如此斑白,就连那月中的蟾蜍也似乎眷恋着人的貂裘。
我斟酌着,嫦娥在月宫中孤单,但她能忍受那寒冷的天气,度过漫长的九秋。
注释
尘匣:灰尘积匣。
兔:传说中的月宫玉兔。
蟾:传说月宫中有蟾蜍(蛤蟆)。
姮娥:嫦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夜风景图。“四更山吐月”,说明时间已经深入夜晚,月亮从山后升起。“残夜水明楼”则是画出一片宁静的水面和高耸的楼阁,这里的“水明”意味着水质清澈,映照出月光和楼影。
接着诗人笔触转至室内细节,“尘匣元开镜”表达的是古代女子在梳妆台前整理妆容,但这里的镜子因久未使用而积满了尘埃。“风帘自上钩“则描绘出微风轻拂,窗帘自然卷起挂在门钩上,透露出室内外空气流动的意境。
接下来两句“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视。“兔应”指的是月亮中常见的一只兔子,而“疑鹤发”则是说疑惑为何有人头发如此斑白。“蟾亦恋貂裘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
古柏行
杜甫〔唐代〕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阙题
刘眘虚〔唐代〕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